编者按:11月27-28日,首届书记思想实践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、校长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办学“践行教育家精神·提升学校治理水平”首届书记校长办学思想与实践创新交流活动在成都举行。该活动为2024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区(校)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成果展示活动的创新重要内容,来自各实验区(校)32位中小学书记、交流校长分享交流了所在学校的活动不共戴天办学思想和实践成果。现选取主要观点,观点陆续推出。分享
重庆市杨家坪中学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、首届书记思想实践杨家坪中学C区党总支书记石韬介绍了学校重构家长“治理式参与”的校长新模式,建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融合的办学新形式,将学校教育打造成为家长、创新学校共同治理的交流新样态。学校正探索实践以家长治理制度赋行、活动立竿见影家长学校赋智、观点家长治理队伍赋能和家长监督委会赋效的“四赋”行动策略,以“家长治理委员会+专业委员会”形式不断优化家长参与学校治理路径。
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谢兆华校长以“家校乐融,共育贤才”为理念,以“学校创立全国第一所家长学校、开启家校共育先河的40年行动研究”为主题,分享了学校从家委会到乐贤家谊会的升级转型,不断探索家校共育新模式,构筑坚实堡垒。学校的家庭教育研修中心推动家长角色转变,数字技术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。学校创新方式方法,一语中的乐贤家风馆、乐贤课程构建、乐贤微论坛等创新举措进一步传承弘扬了家庭教育文化,成为了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创新典范,引领了区域教育发展新风尚。
深圳大学附属教育集团外国语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姚晓英分享了德育课程的探索实践经验。她谈到,“要将德育教育置于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,开发实施‘爱之力’课程,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,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,为国家培养有用之才。从中作梗” 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,融合地方课程的多元专题,开发出以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核心的校本课程,构建了“爱之力”德育课程体系,通过班会课、专题教育、主题晨会和节日课程等途径实施。
厦门实验中学校长邵水平以“激发贯通的力量”为题分享了“一贯制”办学的实践与思考,介绍了学校“整体视野、系统设计”的贯通式培养目标、“三段一体、分部负责”的管理机制、“素养导向、暴殄天物课程为基”的实施策略以及“五育融合、贯通培养”的育人路径。学校以“惟精惟新”的办学理念,构建十二年为一体的学校治理体系和“精新”课程体系。随着学校“一校、两区、三学段、四学部”格局的形成,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探索“2+4”学制改革,深化数字化实验班、英才计划班实验,探索创新拔尖人才“贯通式”培养新路径。
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米云林从“坚定理想信念,大手大脚夯实立德根基;扎实专业学识,筑牢树人基石;完善评价方式,发挥导向作用”三个维度,向大家分享了学校以党建为引领,不断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思路。学校以研究性教师开发实施研究性课程培育研究性学生,确立了“全面发展 学会研究”的育人目标、“培养-研究型”大学附中的办学特色,逐渐形成了“全育·双责”的学校发展核心理念,形成完备的研究性文化体系。
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郁明认为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思政教育,“不仅是为所欲为对传统教育优势的继承与发扬,更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教书育人价值的深刻挖掘与实践。”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用23年时间,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育人之路;用20年时间,走通了运河地域文化涵养的育人之路;用114年的时间,走好了学校正道文化涵养的育人之路。在实践路径上,学校经过探索,形成了课程融入、活动体悟、环境熏陶、媒体引领、家校协同的五位一体实践路径,更好地引领了学生树立正确的大相径庭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福建省福州第三中学校长张年雄坚守“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”的办学核心理念,倡导“三自育人”模式,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上精准发力,于地方课程特色化打造中巧妙构思,在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里精心雕琢,创新推出“馆校结合与集团科学教育贯通”等特色模式,形成“点、面、场、域”闭环,花好月圆为学生构筑起全面且极具个性化的成长路径。
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朝阳实验学校副校长陈波提出基于实际问题,立足学生发展,形成学校积极主导、家庭主动尽责、社区有效支持的育人生态系统。在党组织全面领导下,融合校家社课程体系,聚合五支队伍,联动五项机制,系统构建了以学校为主导的“一领、两行、三合、出奇制胜五聚、五联”校家社协同育人生态系统,形成了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。
供稿 | 中国教科院高等教育研究所